据书中介绍,阴山山脉一路蜿蜒向东1000余公里,横穿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阴山”蒙古语称之为“达兰喀喇”,意为“70个黑山头”,汉语称为“阴山”。“达兰喀喇”,宛如一道天然屏障的雄伟山脉,横亘在内蒙古中部。又得知,我国古语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之说。于是,黄河之北的阴山便被称为“阳山”;阳山之下,黄河通过明安川向东流淌,位于当时的黄河以南的阴山支脉乌拉山便被称为“阴山”。过去千年以来,黄河几经改道,而阴山的名称代替“阳山”传了下来。
时光清浅,陌上花开,转眼之间已迈进草木繁盛的季节。一日,闲暇之余,诗友相聚颇有雅兴,畅所欲言谈古论今,经商议后达成共识,不妨前往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近距离的欣赏一下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阴山古刹“金国都城”美岱召。
(资料图)
走近阴山脚下的美岱召,令人惊奇的发现,这座具有几百余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召庙,从远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军事防御的古城,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城墙厚重,高大坚固,石砌拱门,青筒瓦卷,城墙四角筑有外伸墩台,上有角楼。在建筑物的整体布局上,宁静而又祥和,简单而又纯粹。
美岱召广场气势恢弘、人潮涌动,让人瞬间感悟到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抬眼望去,美岱召博物馆就建在广场中央。据导游介绍,美岱召博物馆建筑布局和设计风格源于佛教的曼荼罗,大家可以看到,博物馆就建在莲花水池之上,莲花水池由七七四十九个石雕莲花瓣组成,水池中有来自四个方向的祥云汀步石通向至高的坛城,寓意佛教中的“莲花合抱”“脚踩祥云”。
走进美岱召博物馆,展区内以萨满信仰、板升家园、佛降九峰、壁画珍宝为主题分为四个单元,表现蒙古民族在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以前的信仰形态;展现明蒙关系由战争到和平的过程,表现中原农业、手工业、商业文明对塞外的影响;呈现藏传佛教与蒙古文化的互动影响,表现蒙藏文化交流的情况;摹绘美岱召内壁画100余平方米,表现美岱召壁画的精美和绝伦。展馆又以珍贵历史图片、详实历史资料、丰富内容形式,充分展示了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民俗风情以及彰显敕勒川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史料记载,美岱召始建于明朝庆隆年间(1567-1572),修建之初,并不是一座寺庙,而是阿拉坦汗的宫殿。土默特蒙古部主阿拉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建成的第一座城寺取名灵觉寺,后改为寿灵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活佛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美岱召作为大明金国“都城”,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期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藏传佛教圣地,是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
谁也不曾想到,绵延起伏的阴山脚下美岱召还隐藏着一段四百多年的历史传奇故事。明朝年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蒙古土默特右翼万户首领阿拉坦汗,开始了以拱卫汗廷为名义的东征西讨,1547年建立金国,其管辖范围东起辽东,西达青海,北至漠北,南至长城,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蒙古金国”,而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就在今天土默特右旗境内的美岱召。
放眼望去,只见美岱召城墙中央设有正门,门前左右各摆有一个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城墙内侧设有马道,城台上建有歇山式二楼三檐城楼,城楼上方的匾额上写着“泰和门”三个遒劲的大字,山门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石匾刻有汉藏两种文字。沿着城门内侧筑的马道登上城墙,远眺城内,一览无遗。
美岱召共有10个单体建筑,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布局,由南向北设有泰和门、大雄宝殿和琉璃殿。琉璃殿前左右两厢有观音殿和罗汉堂。中轴线西侧有佛爷府、八角庙,东侧有太后庙、达赖庙。除两廊庙和佛爷府为清代建筑外,其余均为明代建筑。美岱召是融合蒙藏风格而建,反映了蒙、藏、汉等民族文化在这里共存共荣的历史,同时也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进入泰和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雄宝殿”,门前左右有两棵茂密的古松树,“大雄宝殿”是美岱召寺庙中最宏大的建筑,入门面阔 3 间重檐两楼,经殿东、西、南三面由白色藏式砖墙相围,构成了汉藏结合的建筑体。佛堂内20 多米高的金柱一贯到顶,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的五爪盘龙栩栩如生。殿内描绘释迦牟尼历史的壁画和蒙古贵族拜佛场面的壁画,宏大纷繁,工艺精美,色彩斑斓,生动逼真。墙上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人物身着蒙古服饰,有传说为阿勒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在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此一处。
琉璃殿为仿元大都帝宫而建,曾经是阿勒坦汗的议事殿。三层楼阁全汉式殿堂,面阔三间,见有四周廊柱 20 根。殿内绘有多种佛像、菩萨、护法神,绘制精美。北壁绘有释迦佛、弥勒、文殊及三十五佛。这些壁画采用传统重彩画,肤色层层渲染,线条刚劲有力,纹饰图案以纯金点缀,在清代壁画中乃上乘之作。
佛爷府为清代建筑,是美岱召活佛来寺时的临时住所,也是美岱召最高权力所在。在清代无驻寺活佛,此处供巡行活佛来召时居住。后面为八角庙,原为重檐攒尖的这亭,亭基八角,后添墙作庙,殿内壁画为喇嘛教内容。
太后庙(三娘子庙)位于大雄宝殿东北方,面阔5间,堂内面积仅有3间,南墙正中开门,无窗。传说是三娘子的灵堂。殿内原有高1米的覆钵式檀香木塔,庙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中蒙古服饰人物像中,有传说为阿拉坦汗及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
在美岱召西北面阴山的半腰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格外醒目的白塔。据当地人介绍,那座山峰叫宝峰山,山上的白塔里祭有阿拉坦汗的骨灰。作为一代枭雄的阿拉坦汗,去世后最先是土葬。后来三世达赖喇嘛来内蒙古草原讲经时,起出阿拉坦汗的尸骨,进行了隆重的火葬仪式,并在宝峰山上建起了一座白塔安置骨灰。
说到蒙古国的后裔阿拉坦汗,不得不提起三娘子。三娘子曾饱读诗书,性格豪爽,天生丽质、聪慧过人,擅长歌舞骑射。长大后,三娘子能文能武、胸襟开阔、通达事务,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三娘子嫁给阿拉坦汗的时候,刚满二十岁,成为王妃。此次婚姻的缔结,将三娘子推上了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三娘子一生辅佐三代顺义王,始终坚持与明朝友好的政策,在近40年中,长城内外出现了和平景象,三娘子在蒙古草原上享有了很高威望,深受蒙汉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时至今日,三娘子遗骨仍然存放在美岱召的太后庙内,寺院里还珍藏着三娘子的腰刀、盔甲、头饰、靴帽等文物。大雄宝殿的壁画上绘有一位头戴皮沿顶帽,身穿黄色皮领对襟袍服的老夫人,容颜端庄,体态丰满,耳坠大环,颈挂珊瑚项链,端坐在铺有红毯木几上,两旁有二喇嘛侍立。经考古人员考证,这位就是钟金夫人三娘子。如今,美岱召院内立有一尊白色大理石三娘子雕像,在阳光的映照下,三娘子雕像更显得高标挺立,柔美刚毅、栩栩如生,令人敬佩。
导游讲到,美岱召院内不仅有殿宇楼阁,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定格了风景与人文,又再现了明清蒙古史及民俗,记录了藏传佛教与蒙古文化的互动影响,厚重的价值,使其成为文化的瑰宝。美岱召这一古建筑群,不仅在建筑布局、造型以及建筑艺术等内容上,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所反映的蒙汉和好。民族团结的历史对今天来说,更有其深远的意义。
美岱召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远远望去,阴山、白塔、古松、经过修缮仍显苍劲的美岱召城门,古朴典雅,虽说没有藏传佛教寺院四周的经幡飘动,但是建筑选址、格局还是透着黄教韵味。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美岱召现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一处著名旅游胜地。
关联阅读
上一篇:视频+图集|直击广工男篮球迷见面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东日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